我國人工智能產業SWOT分析:專利申請數全球第一 但人才缺口仍較大
發布時間:2020-06-28 09:50
點擊量:次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規模約為489.3億元,未來隨著新基建的建設發展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預計到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到2030年,其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0億元。
一、行業優勢分析(S)
1、基礎數據資源豐富
在海量的數據以及計算資源的支持,通過大量的數據模擬訓練,得到更智能的產品,我國人工智能才能迎來發展。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數據量最大、數據類型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球中占比將達20%。
2、政策大力促進
自2015年以來,我國政府陸續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助力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和落地應用,如2020年3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
3、全球專利申請第一,技術水平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我國的人工智能企業在語音識別、語言翻譯、無人駕駛、圖像識別等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從專利申請數來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專利申請數高達11萬項,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二、行業劣勢分析(W)
1、高端人才缺口大
我國在人才儲備方面相比而言較弱,在全球主要國家獲得博士學位占比統計情況中,我國頂級人工智能人才僅位列第六。相關的人才相對于歐美日等國家來說還比較缺乏,我國大部分院校相關專業開設還較少,人才難以滿足產業需求。
雖然我國人工智能產品大多均是自主研發,但是人工智能的基礎原料還需要大量進口。數據顯示,2020年1-5月我國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進口數量為1956.1億個,我國集成電路進口數量2011.5億個,同比增長27.3%。
三、行業機會分析(O)
1、人工智能產品受到市場熱捧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消費群體的年輕化對于高科技產品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我國人工智能產品更加智能化受到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熱捧,智能手機、手表、掃地機器人、智能家居等產品已形成樂觀的市場消費空間。
2、人工智能人才教育體系構建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學科和專業加快推進,多層次地促進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的建成。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共有35所高校獲得首批人工智能專業建設資格。2020年3月,教育部再次審批通過180所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
除此之外,我國科技巨頭與人工智能領先企業也紛紛與國內頂尖高校加強合作,聯合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或重點實驗室。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實體經濟發展需要人工智能
近幾年,人工智能技術在實體經濟中尋找落地應用場景成為核心要義,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的市場規模達到251億元,在2021年有望突破千億?,F階段中國人工智能主要賦能公共安全領域,未來AI+營銷和AI+金融的賦能價值將持續提高。
四、行業威脅分析(T)
1、國內外企業競爭激烈
目前,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競爭格局中,以微軟、亞馬遜、谷歌、Facebook等為首的美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大量的資金和研發能力,其產品受到全球的消費者的歡迎,對中國的企業來說,有較大的競爭壓力。
2、貿易壁壘
由于全球各國市場存在貿易保護主義,導致國際市場中貿易壁壘大。近年來,我國的貿易摩擦不斷,使得我國人工智能產品貿易形勢趨劣,再加上國外發達國家對于知識產業的保護意識較強,國內的人工智能產品容易受到波及,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容易受到損失。(shz)
以上數據資料參考《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分析報告-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定位研究》。
各類行業分析報告查找請登錄chinabaogao.com或gyii.cn
2020-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一、行業優勢分析(S)
1、基礎數據資源豐富
在海量的數據以及計算資源的支持,通過大量的數據模擬訓練,得到更智能的產品,我國人工智能才能迎來發展。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數據量最大、數據類型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球中占比將達20%。
2015-2020年我國數據總量及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政策大力促進
自2015年以來,我國政府陸續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助力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和落地應用,如2020年3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相關政策
頒布時間 | 機構 | 政策名稱 |
2017年7月 | 國務院 |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
2017年13月 | 工信部 | 《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
2018年4月 | 教育部 | 《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 |
2018年11月 | 工信部辦公廳 | 《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工作方案》 |
2019年3月 |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 | 《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 |
2019年8月 | 科技部 |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工作指引》 |
2019年8月 | 科技部 |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 |
2020年3月 |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 | 《關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全球專利申請第一,技術水平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我國的人工智能企業在語音識別、語言翻譯、無人駕駛、圖像識別等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從專利申請數來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專利申請數高達11萬項,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專利申請數量TOP5國家


數據來源:AIIA
二、行業劣勢分析(W)
1、高端人才缺口大
我國在人才儲備方面相比而言較弱,在全球主要國家獲得博士學位占比統計情況中,我國頂級人工智能人才僅位列第六。相關的人才相對于歐美日等國家來說還比較缺乏,我國大部分院校相關專業開設還較少,人才難以滿足產業需求。
2、基礎部件需要大量進口
雖然我國人工智能產品大多均是自主研發,但是人工智能的基礎原料還需要大量進口。數據顯示,2020年1-5月我國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進口數量為1956.1億個,我國集成電路進口數量2011.5億個,同比增長27.3%。
2016-2020年1-5月我國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進口數量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2015-2020年1-5月我國集成電路進口數量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三、行業機會分析(O)
1、人工智能產品受到市場熱捧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消費群體的年輕化對于高科技產品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我國人工智能產品更加智能化受到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熱捧,智能手機、手表、掃地機器人、智能家居等產品已形成樂觀的市場消費空間。
2、人工智能人才教育體系構建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學科和專業加快推進,多層次地促進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的建成。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共有35所高校獲得首批人工智能專業建設資格。2020年3月,教育部再次審批通過180所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
除此之外,我國科技巨頭與人工智能領先企業也紛紛與國內頂尖高校加強合作,聯合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或重點實驗室。
我國部分企業與高校合作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或重點實驗室
企業名稱 | 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或重點實驗室 |
騰訊 | 深圳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 | |
山東科技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 | |
聊城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 | |
百度 | 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
湖南師范大學湘江人工智能學院 | |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人工智能學院 | |
科大訊飛 | 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學院&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 |
重慶郵電大學&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學院 | |
南寧學院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學院 | |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 | |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人工智能學院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實體經濟發展需要人工智能
近幾年,人工智能技術在實體經濟中尋找落地應用場景成為核心要義,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的市場規模達到251億元,在2021年有望突破千億?,F階段中國人工智能主要賦能公共安全領域,未來AI+營銷和AI+金融的賦能價值將持續提高。
2018-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市場規模及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行業威脅分析(T)
1、國內外企業競爭激烈
目前,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競爭格局中,以微軟、亞馬遜、谷歌、Facebook等為首的美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大量的資金和研發能力,其產品受到全球的消費者的歡迎,對中國的企業來說,有較大的競爭壓力。
2、貿易壁壘
由于全球各國市場存在貿易保護主義,導致國際市場中貿易壁壘大。近年來,我國的貿易摩擦不斷,使得我國人工智能產品貿易形勢趨劣,再加上國外發達國家對于知識產業的保護意識較強,國內的人工智能產品容易受到波及,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容易受到損失。(shz)
以上數據資料參考《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分析報告-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定位研究》。
各類行業分析報告查找請登錄chinabaogao.com或gyii.cn
熱點